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

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_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

ysl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_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       如果您有关于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1.高考

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_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

       如果您有关于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高考语文

2.高考是大年还是小年 高考是新高考吗

3.作文总是42上下,我想提高到45以上的办法。

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_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

高考语文

       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

       1、陕西卷

       (一)作文题

       材料作文: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点评

       全国卷一、陕西卷的作文题为材料作文。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小兔子和小松鼠学游泳最终没有学会。考生在审读材料的时候要抓住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鹤的感慨、评说,即“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 “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稍加思考,便不难把握材料的含意:(1)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特长进行相应培养;(2)每个人都有各自潜能,所能做是巩固、强化与释放。(3)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合起来就是,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施教。明确了这一材料立意,选取自己能把握的角度,按新材料作文“引——议——联——结”四步,不难写出相应文章。

       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2

       (一)作文题

       根据阅读材料,自拟题目。

       阅读材料: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了作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 “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二)点评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首先要审读材料。从材料来看,它没有明显的主题词和主题句。但我们可以抓住这样一些短语并将它们与相应的结果结合起来并进行思考,如 “非常奇怪”“疑惑不解”“没有轻易地放过” “认真的分析比较”。于是我们可抓住故事的意义就是,真理的发现,离不开“好奇”“思索”“比较分析”,还可得出诸如“重视生活中的细节”“凡事要细心认真”等认识。有了这样的把握,相信只要扣住新材料作文的常规思路:引——议———联——结,是不难写出一篇中规中矩的材料作文。要想获得高分,一是看能否写出“识见”,二是看是否分析得深刻。

       三、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

       (一)作文题

       我有一双的翅膀

       (二)点评

       这是一个不错的作文题目。它能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如学生大都唱过张韶涵的《的翅膀》,还能背下相关的歌词。这对学生写好该作文是有帮助的。这个题目,有个词可能会被学生所忽略,这就是“”二字,而这恰是主题的关键所在。“翅膀”是比喻,是象征,它要受 “”的限制。这就意味着这里的“一双的翅膀”,可以是心中的信念,一种永不放弃信念,可以是心中的梦想,一种执著不移的理想,还可以是某种指导自己人生的精神或文化。若不能深刻地把握以上所说,就写不好这道作文。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卷的作文题是一个有一定难度,把学生引向心灵思索的好题目。

       四、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

       (一)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二)点评

       上海卷今年的作文题由多年的命题作文,变成了材料作文。就这一材料来说,比较单一,就是“板桥体”现象。这一现象的表明艺术创造,不仅要模仿,还要重创造。不能失却个性与风格。书法艺术创作如此,其它亦然。只要抓住这一立意指向,所谈的方面和角度可自由选择。

       五、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天津卷

       (一)作文题

       以“我说九零后”为话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800字左右。

       (二)点评

       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学生都会有话可说,因为评价自身嘛。不过它要求介绍评价的不是单个的自己,而是一代人。这就需要考生能从九零后的思想、性格、生活等方面抽绎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进行评析。不能一味地夸或贬,要辩证分析。至于写法,可写人,以点带面,选取几个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小故事表现其思想、个性。还可写成洋洋洒洒的抒情散文,当然也可写成议论。

       六、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庆卷

       (一)作文题

       我与故事

       (二)点评

       重庆卷今年的作文题,是个关系式题目,其核心是故事,但又要写出我与故事的关联。我或许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见证者,我或许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观对象,故事对我有着触动,有着启迪。这一些是需要考生构思时深度思考的。另一方面,要思考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现什么,我在故事中的地位与分量,这一些,也是不能不思考的。

       七、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

       (一)作文题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二)点评

       今年江苏的作文题,不再追求诗意与蕴味。导写方向出现了变化,它要求考生 “品味时尚”。在这里考生有两点要弄明白:一是“时尚”,生活中有些什么样的时尚,哪些算时尚;二是“品味”,在这里当理解为“仔细体会,玩味”。体会出什么,玩味出什么,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也是文章高下的分水岭。

       八、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广东卷

       (一)作文题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 “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二)点评

       此题提示明显,一是抓“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考与立意点。二是抓“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一句子,实际是是辨文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长项进行文体选择。

       九、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浙江卷

       (一)作文题

       《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 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 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唔......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 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二)点评

       北京卷和浙江卷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当代音乐。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作题目中暗含歌曲名,而后者则是就歌词本身作文章,各有其特色。浙江卷的作文,其突破口是 “你”的确定,“我”也要融进去。从文体来看似乎写为人物故事要好些,也可写成多片断体叙事散文,如把“我”设定为台湾同胞,具体可为余光中、连战等,写这些人对大陆母亲的情感。还可写成抒情散文。

       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山东卷

       (一)作文题: 见证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二)点评

       山东卷的作文题是个独词,动作性很强。我们首先得揣摩其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将此词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可写的内容较多。考生可用填补法,进行构思。如见证什么,什么样的见证。如可将作文题在具体的内容上扩展为“爱的见证”“中国真情见证”“历史见证”“谈司法见证制度” “见证爱情” “时间的见证”等。

       十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

       (一)作文题

       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点评

       这是一个填充式的半命题作文。填充的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可填些什么呢?可填具体的处所,如王大妈家、王老师家等,从而演绎各种具有生活味和人情味的故事,还要反映所站的人物的复杂情感。还可填抽象的词,如知识宝库、文化宝库、历史宝库、精神宝库等,从而表达对知识、文化、历史、精神的追慕与思索。

       十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宁夏卷、海南卷

       (一)作文题

       以诚信和善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二)点评

       作为现代文明建设助推器之一,高考作文担负起了“传道”的使命,宁夏卷、海南卷再度把眼光放在学生的道德建设上。虽说有些陈旧。但能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并规定了表现“诚信和善良”的主题,仍然有创新的地方。他不再是单个方面,而是就人的本性中最应具备的两个方面作强调。无论是运思,还是立意,相对原来的 “诚信”作文,难度增大了些,何况是材料作文。

       十三、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西卷

       (一)作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发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篇哗然。有人称其为名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1)必须写议论文。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点评

       “兽首拍卖”,曾一度成为全球主要是国人高度关注的。“兽首拍卖”大致情形是这样的:去年10月,佳士得宣布, 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民众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2月24日,法国法院批准拍卖。2月26日,蔡铭超拍得铜像,但称因拍品无法入境而不付款。对这一热门新闻,可议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法国人的做法,二是中国人特别是蔡铭超的举动。本文要求考生将重心放在后者。这需要学生既要有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又要有卓见。并能做到议论独到,分析深刻。

       十四、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辽宁卷

       (一)作文题

       名人代言。讨论明星代言虚广告的现象,有五种观点,材料作文。

       甲:47%的人在同类商品购买中,会选择明星代言产品

       乙:明星很无辜,他们可能不知道产品是虚的

       丙:略

       丁:明星拿大量代言费

       戊:监管不利

       (二)评点

       “明星代言”是学生熟知的文化现象。明星代言虚广告现象的背后,暴露了相当多的问题。一是有的明星没有本着对广大民众负责任的态度,没有对产品与厂家进行考察调研,导致不合格产品走进人们生活,带来危害。他们有什么无辜?二是明星拿大量代言费的问题。对此要作辩证分析,明星代表品牌,他拿大量代言费说明了某一品牌的地位和价值;不是能不能拿的问题,而是是否真的做到了代言人的职责;若生产商以高利诱惑明星代言,恐怕明星和生产商都脱不了干系。三是监管问题。社会应怎样对明星代言品牌产品进行监控。四是人们要学会用“第三双眼睛”看待明星代言的产品,因为明星光环与产品品牌质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这篇材料作文,主要的写法是评议,可按“摆现象——揭实质——讲危害—挖根源—说解决办法”这样的思路展开。在具体写作时,可全面论析,也可选其一点。

       十五、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福建卷

       (一)作文题

       这也是一种_____

       (二)评点

       这同样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这”要靠后面所填的内容来定。横线前面有“一种”这个词限制,但所填的范围相当宽广,给考生自由驰骋的天地。可填“风尚”“精神”“气度”“品格”“风格” 等等。但也要注意选择,尽量往人类文化精神方面来想,来填。填的过程,就是立意构思的过程,要根据自身实际把握。

       十六、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四川卷

       (一)作文题

       熟悉 命题作文

       (二)点评

       四川卷作文题和山东卷作文题一样是独词,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动词。前者强调了解程度,后者强调“见证”这一动作状态。四川卷这道作文题的题目,考生从字面上都能把握,是“十分了解,知道得很清楚”的意思。但要实际表现则有些难度。从文体上来说,极适合写记人叙事的文章,这类文章要写好,务必写好细节,务必将“我”融进去,写我的情感起伏变化。还可写所“十分了解,知道得很清楚”的地方,像山水画那样写出某地地域风貌和文化特点,若 “面”上把握不住,可选街头里巷来表现,还可写自己所熟知的山村和自己的家等。还可以介绍所熟知的文化产品和物品。不管写什么,都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并用;二是要注意情感铺垫,场景渲染等,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十七、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徽卷

       (一)作文题

       弯道超越

       (二)点评

       这又是一道材料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抓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 “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困难大,变数多”;又如“弯道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弯道”喻指“社会进程中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其次,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相应联想,如由“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可联想到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如何成功实现超越;又如可根据“弯道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的提示,联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相关人和事。最后是确定角度和立意,动手作文。既可议论,也可写“弯道超越”者的故事,前者要注意议论分析,后者要注意“弯道超越”的种种因素的体现和“弯道超越”的意义揭示。

       十八、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南卷

       (一)作文题

       踮起脚尖

       (二)点评

       湖南卷是命题作文。“踮起脚尖”可看作是一种动作情态,从预留的想象空间来看,适合写记叙文,写为什么“踮起脚尖”,因什么“踮起脚尖”。再者从“踮起脚尖”的象征意义来说,先要理解到如下象征意义:(1)举高望远。(2)抬高看清。(3)奋斗向上。(4)虚荣比试。等等。然后,从某一方面,联想现实历史,联想到他人自身,或评析,或议论,自然成文。

       2009年高考评分细则与复习应对策略

        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能是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

        如何使学生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阅卷老师认为,更主要的还是要从卷面上了解的学生暴露出来的、易犯错误的一些问题,并在平时备考中重视这些问题。

       一、解读高考评分细则,从评分框架看高考

       有专家说过:学习考纲看要求,推敲细则看方向。这说明研究高考评分细则与研究考纲是同等重要的。

       1、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尺度原则: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每一种解法的得分点必须一致。

       (2)将错就错原则: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注意:目前有的省市已经开始执行计算错误则整题不得分,所以更需要考生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

       在向我们咨询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会出现计算错误,而有些类型的计算错误,其根源常常可以追溯到初中,甚至于是小学。从这里,也能深深地让人感到习惯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和可怕。所以如果学生有系列博文《错题本制作与错误类型分析》和来自高考阅卷场的报告中提到的错误,必须马上着手进行调整。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后悔药卖。

       (3)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数。

       2、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网上评卷将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科学的“多评制”,一卷二评,甚至一卷三评、一卷四评,提高了阅卷质量,减少阅卷误差。

       (2)误差控制:误差不能超过某个值,如4分,超过4分,则由电脑自动发给另一人再评,如还不符合要求,便进入小组长仲裁程序。

       (3)回评制:每改一定数量试卷后,如2000份,电脑随机进行一次自我返回测评。

       二、从高考试卷中看复习应对策略

       1、重视过程完整,把握推理的严谨性

       在学生答卷上,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知道试题的解答方法,可就是在解题的过程中丢三落四。

       对于解答题,即使过程比较简单,也要简要地写出基本步骤,否则会被扣分。从卷面上反映,不少学生(尤其是优生)解题跨度大,影响得分。

       在评卷过程中,评卷组老师有如下共识:①当合理与公平矛盾时,选择公平,即用评分细则处理试卷,即使不太合理,为了公平,也得遵守。如,某考生的解答题只给出了答案且正确,也要给一分(不管他是如何得到的)。②保持学科特点,注重解题过程的严谨性。

       应对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严格养成表达完整、推理严谨的良好习惯,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必不可少的步骤必须写出来,以减少扣分。要让学生眼里有“过程”,并亲历“过程”。

       2、抓好“三基”,侧重通性通法的落实

       “三基”(“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是一切学科能力的基础,离开基础去谈能力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三基”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多数试题考查的是学科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

       在改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失分份量比较重。

       例如,数学概率统计题满分为12分,有3个小题,每小题4分,评分要求几乎一样,一共四个要求:①分析;②间关系与所用公式;③计算;④结果。评分标准是每正确一项得1分。

       又如,很多考生把线面角公式、点到面公式写错(从卷面上看应该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是优生)。这样的失分让人感到惋惜。

       再如,简单题可用直观解法,只要我们平时对这样的通法予以重视,分数就可以垂手可得。

       应对策略:由上面的例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抓好基本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仍是主线)。打好基础就能得高分。

       3、抓好思维过程的展示,侧重能力培养

       在评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思维比结果更重要,方法对了就可以得分。

       例如如果一开始计算出错了,而接下来解题的思维方法没有错的话,每小问仍可得分。在阅卷中发现有考生知道应该怎样解,就因为计算出错,做不出结果就把些题给划掉(自动放弃),失去得分的机会。

       应对策略:正确的做法是,停止计算,并把后面的步骤或公式等等接着写出来,只有写出了得分点,老师才能给分。

       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渗透和熏陶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但使解决数学问题有特殊的思维方法和技巧,而且具有向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迁移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在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和发展的,需要正确地开发和引导。从高考改革的趋势来看,未来的高考试题会给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留下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4、书写讲究整洁,表达要有条理

       从评卷的强度可看出这一点的重要性。以文科立体几何题为例,评卷老师每天要评1600份左右的试卷,阅卷平均速度是18秒/份(大多数题目阅卷速度比阅立体几何题的速度要快)。网上阅卷的形式容易使阅卷老师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给出一个正确判断,阅卷的办法主要是找得分点。若书写整洁,表达清楚,一定会得到合理或偏高一点的分数,若不规范就可能会吃点亏。因为某道题的得分是两个阅卷老师的平均分。

       有这样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试评阶段,有一个考生的卷面糊涂,答案正确,评卷老师在忙乱之中误判为1分,另一老师恰好在旁边查看,发现此题解答竟然全对,只是写得不整洁,让人辨认起来确实吃力,应得12分。试评阶段的评分虽然不会影响学生的得分。但这一例错判,可以看出这是学生表达不规范所致。谁也不能肯定,在正式阅卷时,两个老师都不会同时发生类似情况,这你可不能怪罪老师。由此可见,书写要整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应该告诉我们的学生:字不一定写得好,但一定要写清楚,工整清洁很重要。

       应对策略:高考评分的要求一般来说比较宽松。每问都是分步给分,可给可不给的分,一定要给。这就创造了给学生得分的机会。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有条理。在评卷过程中可以发现,当一题有几小题解答时,有的学生不标明小题号码,这样就会白白地丧失每问分步得分的机会。从前面的博文中可以看到,一道十几分的大题,结果最多占2分,一般得一分。详见高考答卷中的失分误区来自高考阅卷场的报告(5)。

       5、统筹兼顾全局,合理支配时间

       在制定评分细则时,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也提高全省的平均分,往往每题在开始几步判分非常宽松,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分。在高考卷面上不难看出有部分学生陷在某一个题目中,而其他的简单题却一笔未动,说明合理分配时间上出了问题。

       例如,只要判断正确,就可以给分;又如,列出等价不等式组也可得分等等。而得出这些结论对于中等生并不是难事,需要的时间也很短,得到的分数又不少。因此在平时考试时要指导学生会统筹兼顾全局,做好会做的题、得到应得分的分数。

       应对策略:在考试中要学会主动放弃,及时验证。使用游击战术等策略也能够得到不少分。在高考阅卷中曾对数学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平均分作过粗略的统计,发现选择和填空题的平均得分约占70%,所以对选择和填空题的强化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还要告诉学生在考试时得合理地分配做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时间。

       三、消除误区,从细节上赢得高考

       走出误区,我们就可以在高考中赢得时间、赢得分数。

       误区之一:苛求格式,浪费精力,关注无关紧要的步骤

       规范格式答题,无疑是一直在教学上倡导的。在平时考试训练中,过于苛求注意格式,有时也会影响学生答题速度和效率。

       对策:比如,高考评分细则对概率统计题的要求是不需要进行文字说明的,只要计算过程与结果正确,就可以得满分。平时在解概率统计题时,强调文字表达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有的学生在已经学会思维方式后,就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符合高考评分细则的要求,使学生从“做题型”向“得分型”转化。

       误区之二:浪费时间,重复本不该重复的过程

       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忙中出错,将答案写错位置。如将18题答案写在19题答案处,而19题答案写在18题答案处。学生发现写错了后,会将写好的解答过程涂掉,再重写,如此一来,耽误的时间可想而知。

       对策:其实高考评分时并不是这样。阅卷老师如果看到这类情况会记载下来,作为问题试卷交阅卷题目组组长处理,该得多少分还是会得多少分。

       万一高考出现这样的问题,且时间不够时,应注明该题是那一题的答案,本题答案答在何处。切勿盲目否定,浪费时间,重复本不该重复的过程。

       误区之三:环节脱链,高考意识不浓

       优秀源于习惯。但是,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高考意识的过程,在我们的高考意识中,还没有把习惯性行为导致的出错认为是一件大事,例如,有人会说我就是马虎了,不然的话,……,这样一来,似乎马虎还成了一种值得骄傲的本钱(其潜台词不外乎就是:我还是很不错的,我还是……)。所以,在高考试卷中随处可见学生习惯性致错的例子。

       高考,细节决定成败!

高考是大年还是小年 高考是新高考吗

       作文,是高中生跨进大学校门的一道坎儿。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着半壁河山,决定着语文科目考试的成功与否。高考作文分值是60,考查题型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四种。从整体来看,作文的主要类型是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由于“三自原则”削弱了审题和文体的要求,逐渐被人们所疏远。材料和新命题作文受命题人的青睐,各位考生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

       09年高考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是主要的考查题型,考生打好基础,突破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的审题瓶颈。例如,07年和08年的高考作文,一般对诗歌文体做限制,考生要做好议论文.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文题训练。关于2010年高考的作文命题方向,考生要关注科技的自主创新.金融危机.社会民生.网络流行语.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等方面的话题。

       09年18套试卷中,考查到材料作文的试卷有全国卷1.2.安徽卷.江西卷.浙江卷.宁夏卷.辽宁卷.上海卷.广东卷共9套,考查命题作文的试卷有北京卷.江苏卷.山东卷.四川卷.福建卷.重庆卷.湖北卷.湖南卷共8套,只有天津卷考到了话题作文,可见09年高考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是主要的考查题型。选材富含时代气息,如天津卷.江西卷.山东卷等选材新颖,引导学生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热点,命题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科学发展观等密切联系,赋分固定,除江苏卷为70分外,其余均为60分。

       一.(全国卷1)(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虽长,提示语却很明确,因此审题难度不是很大。本题的审题方法是审材料提示语。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从野鸭的话来看,可以提取成功来自于勤奋的观点。但是材料的倾向持否定态度,因此可以逆向立意。

       评论家青蛙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从青蛙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发展长处下笔。

       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从仙鹤的角度来看,应该多方面发展。

       综合小动物的故事情节。笔者认为,此文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

       1.从管理局的角度看,要正确引导,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发展长处。

       2.从小兔子的角度看,要正确定位,挖掘潜力,刻苦努力,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注:如果从刻苦勤奋这个角度去写的话,一定要有个前提就是,正确定位。

       弄清立意后,可以从“长处”的内涵入手,揭示长处具体指什么。“长处”指某个方面的优点,特长或优势。它可以指某个人某个方面的思维品质.特长等,也可以写某个团体.国家.民族等的优点.特长或优势。

       除此之外,也可以从“怎么办”入手,分析如何发展长处,如何正确定位,如何引导,如何努力等,列出几个分论点,这样立意就可以写成并列式议论文。

       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立意,这样写正反对照式较合适。当然,也可以选择写成记叙文,构思几个人物或集体,通过故事情节去揭示发展长处的益处或弊端。在虚构故事时,如果能塑造出两个人物.企业.民族等,用对比的手法,效果会更好些。

       作文点评

       这篇材料作文出得耐人寻味,可谓用心良苦。08年全国Ⅰ卷的作文类型是材料作文,材料是关于地震的,关注了社会热点,明确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很强的人文关怀意味。09年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虽用了寓言故事,看似与与现实有较大的距离,但是却字字句句切中现实的。而此作文暗切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等现实问题,且也包含较强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了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注程度,给考生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真知灼见可谈,切实落实了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新课标精神 。

       二.(安徽卷)(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旁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解析

       用材料作文的形式,应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从全省各地的二模.三模试卷就可看出大家都在猜测今年的高考作文应该是材料作文,现在,这个猜想终于成为现实。

       从命题形式来看,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者,跳出了连续两年“标题作文”样式,从内容看,跳出了以往对较为空泛话题关注,注重引发考生从生活.从社会经验出发,注重让考生从生活中提炼对生活的看法,使考生由感而发.有话可说,这是一个很出彩的地方。

       材料先以赛车弯道为喻,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接着又加以引申,联系金融.政治等领域,这就注意到了引导考生去发散思维。这样考生在立意上考生就有了比较大的自由空间。不难看出这一材料的命题立意是要引导考生对生活中那些“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体会.反思 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于审题,考生要先注意读懂“弯道超越”本来的含义,在此之后,要重点咀嚼“弯道”被引申赋予的新的意义即,“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 。做好前两步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这一时刻”所指的是什么时刻是写作切入的关键。

       关于立意,考生切忌拔高,主要要结合自身的体会来写,这样写得有血有肉,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高分作文。关于时下热点,如金融海啸,全球各国这时也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智慧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这个可以写,但是对于我们的考生来说却难有足够的能力来驾御,易滑向空洞的议论,最好不要写。

       有人说材料作文较难把握,但是今年安徽高考的这篇材料却恰到好处,易理解.易把握,考生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很小。

       但同时,今年的命题也还是有一些缺憾的。比如,材料中提到的“弯道超越”.“赛车运动”,很多农村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见到过赛车道,也很难理解“弯”和“直”对于赛车“超越”到底存在怎样的风险,等等。而对于材料中关于“弯道”和“直道”的寓意,一定要有辩证思维,并非是“弯道”就一定“充满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和挑战”,这种变化.风险和挑战同样应是生活的常态;而“直道”就一定是“一帆风顺”,因为“直道”可能会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考生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进行立意和阐述。

       一.正确认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关系。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评分的评分方法,我个人认为,其目的在于强化写作的基础,同时引导考生追求“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写作水平。可是,有人盲目鼓吹发展等极,一味引导考生追求发展等级,这对高三同学有某种程度的误导。我们认为首先应重视发展等级。

        首先,基础等级是50分,发展等级只有10分,孰轻轻重,不言自明。

        其次,基础等级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是否就能拿到发展分?虽然在具体的评分上各省市有所不同,有的省就明确规定,基础等级得不到相当的分数,就不给发展分。

        第三,就多数高中毕业生的写作实际来说,“基础等级”的要求并没有真正达到,或者说写的基础功并没有过关。

        因此,我认为对那些还没有达到基础等级要求的同学来说,首先应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力求在基础等级上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尽可能地去争取发展分。在这一点上,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写作基本功好的,另当别论。

        二.基础等级的要求

        基础等级的要求共有六项,分别说明如下:

        1.符合题意

        这是应试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把尺子。如果不合题意,文章写得再好,也是不行的。一般说来,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是平时练就的,但考试作文的得分未必与平时水平完全一致,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题意的理解。一道作文题往往包括“命意”和“要求”两部分。“命意”部分,或出示材料,或出示标题,或出示话题;“要求“部分提出若干限制条件。写作前,要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要扣住关键词,把握标题或话题或材料的内涵;要用好相关的提示语,划定构思范围,确立中心和写作内容;要在文体.表达.字数方面做到“令行禁止”。

        譬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莱特兄弟完成第一架飞机试飞任务以后,到欧洲去旅行。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主持者请莱特兄弟讲话。莱特兄弟只讲了一句话:“拓我所知,世界上会说话的鸟儿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领会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是“少说多干“吗?有道理,因为材料中有“只讲了一句话”。但它不是“基本精神”,基本精神在莱特兄弟的话中。鹦鹉“会说话”,但只是“学话”.“人云亦云”而已。所谓“飞不高”,是指不会有大作为。换言之,基本精神是反对“鹦鹉学舌”,而要有创新精神。据此立论,符合题意。其他如“联系实际”.“议论文”,“800字”也要一一落实。

        自从考话题作文以来,不断有人鼓吹“淡化审题”,甚至有人说“想跑题也不容易”。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这是事实,但“淡化审题”之说,却没有根据,也是不太负责的说法。于是要求写“心灵的选择”,有不少人不去按照题意写心灵的冲突,而将题意泛化,只写“选择”,这就不在符合题意。2003年的试题一再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文章,“类似”.“不同”.“相反”都可以写。可是,相当多的考生对“关系”视而不见.或只定“感情亲疏”,或只写“认知”,甚至有另设话题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2.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有“文体自选”的要求,“自选”是为了扬长避短。从评分的角度说,你“自选”了什么文体,就按该文体评分。也就是说你选定何种文体,就要写得“像”——体现出文体的规范。可是,近几年有人鼓吹“淡化文体”“淡化”的结果是“四不像”的文章大量涌现,这样的文章在评分中大受影响。

        “符合文体要求”,就考先来说,你写记叙文,就要写人叙事为主;你写议论文,就要注重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议论,注重说理;你写类叙来议的文章,就要注意叙议的结合。《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首句就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在具体的写作中,就要适当强化“文体感”,不要写那种非驴非马的东西。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所谓“真挚”,就是真诚恳切。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无论写人.叙事.描景.还是说理,都应渗入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感情虚的文章,给人的只能是虚,而不可能动人。有一名考生定《外婆的选择》,写外婆身患癌症,拒绝治疗,其理由有两条:一是外婆一生都爱美,如果化疗.放疗.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死后孩子们梦见我,还不吓得半死”;二是子女的经济都不宽裕,“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孩子们作教育费用吧”。看了这样的文章,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潜然泪下,也会对这位外婆肃然起敬。这便是感情真挚的力量,这是那些胡编乱造的文字不可比拟的。

        虽然有的考试题目可以写“故事新编”之类,即便是这样的文章也写出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是指文章的内容具有正确的思想。它惩恶习扬善,表现出对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的认识.理想.愿望等,透射出真善美的光辉,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鼓舞力量。它的底线是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这个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精髓。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指文章的材料翔实.具体,能为“中心明确”服务。内容不充实,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没有鲜活.丰满的血肉,写记叙文形象不具体,没有意境,写议论文空喊口号或堆砌事实论据。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算较好的文章。

        “中心明确”是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人叙事或议论,否则就会散乱而不知所云。现在一般考生易犯的毛病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的文章没有明显的写作意图,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自然不可能成为好文章。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评分的又一把重要尺子,在这一点上达不到基本要求,也就是文章内容不合要求,得分只能比较低。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包括“通”和“顺”两个层面的要求。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手含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对这些同学来说,最应努力的是把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顺着一定的思路说需要说的话,不要“东一概头西一棒”。

        “结构完整”,从历年高考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是不存在问题的,除非有的人不能完卷。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全文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确。这是应当注意的。所谓“内在联系”是指各段落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是并列.承接,还是递进?写作前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考虑。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首先要写字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漏用.错用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清晰易辨识;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修改要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随意涂沫。

        高考阅卷在赋分方面受阅卷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尽管我的评分标准在尽量缩小赋分的误差,但书写.卷面毕竟是给阅卷者造成的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客观地说,那些书写.潦草,文面脏乱.难以卒读的文章,“暗中”所失之分远不止“标准”规定的几分。

        对书写文面提出下列建议:

        ①拟一个较详细的写作提纲.避免盲目行文,乱涂乱画;②不会写的字可用意思相同的字替换;③正确使用删除.增补.颠倒.移位.连接等修改符号;④掌握标题.分段以及应用的行款格式;⑤认真使用标点符号,防止“一逗到底”;⑥墨色浓淡,粗细适中。

       三.高考对发展等级的要求

       高考对发展等级的要求包括深刻.丰富.有文.有创新这四项。下面分别作说明。

       1.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怎样达到深刻呢?

       (1)透过现象看本质

       纷繁芜杂的事物无不具有各自外部的表象和内在的本质。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有了若干这样的过程,才能达于事物的本质。

       这种深刻不是靠引用一两句话或“灵机一动”所能奏效的。譬如2003年全国卷有一名考生写了一篇《拨开感情的迷雾》的思辨说理的文字。该文在反思感情和认知的关系时,在社会.历史.人生的大背景下,“将人的目光投向更深处”,进行了反复的追问和求索,并且时时观照现实,最后得出结论。“让我们跳出心灵的依托和贪欢,用灵魂和良知去判断。每一次打破感情的樊笼,必将带给我们一片绿树一片春天,每一次对感情的反抗,必将给我们带来一股甘泉一丝甘甜。”这个看法是比较深刻的。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果索因法,是作文立意式分析论证的常用方法。一个矛盾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前因的。分析它,发现它,弄清来龙去脉,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矛盾的主次关系,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某种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性

       这是指文章所透射出来的思想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而有所顿悟。写议论文,能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易被人们忽视的“边角”问题,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充满对社会进步的真诚关注,表现出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思考,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写记叙文,取材鲜活,小中见大,微中寓著,充满情感,从而催人感奋,使人联想,在关注周围人事上产生共鸣。这些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讲“深刻”,一般指议论文字而言。使文章深刻,当然不止这三方面,但主要是这三方面。追求深刻,不是用大话.套话所能奏效的。我们应该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运用实践认识.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发展变化.局部整体等基本的哲学原理去看世界.辨事理:

        2.丰富

       丰富,是就文章的内容而言的,它比“内容充实”的要求更高一层。它对文章内容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文字中提供更精要的东西。

       (1)材料丰富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丰富,指文章的人.事.情.理,丰盈饱满,具有多向多

       层面的特点。具体说来,写议论文能旁征博引,揭示诸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论辩力。写记叙文,故事复杂.情节曲折,画面纷呈,线索分明。写人能主次映衬,叙事能跌宕起伏。但不要认为材料丰富,就是罗列事实。材料贵在精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目标可视为丰富。

        (2)形象饱满

       形象,就是指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包括人物以及为塑造人物而写的景物等。记叙文中,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就可称为形象丰满。朱自清《景影》里的父亲形象,就是一个丰满的形象。不要把丰满误解为“写的多”,主要是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意境深远

       意境,指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情感等。这里所说的意境深远,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有情景;②有形象;③有活动,又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景.形象和人物情态的作品,就有意境。作文时,营造好“情景”,塑造好“形象”,展示发人物的“活动”,使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3.有文

       “有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所谓“有文”,就是语言美,富有感染力.震慑力.穿透力。文从哪里来?从生动的用语.灵活的句式.漂亮的修辞等方面来。

       (1)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在选用词语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内涵丰富的,能调动人感官体验的词语,而少用那些抽象.概括,不疼不痒的词语。句子有长短.整散之别;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异;结构有常式.变式之不同。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句式,不能呆板地运用一.二种句式。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我们学习各种修辞方法,学了就要用。比喻.拟人。可使表达形象生动;对偶.排比,可使语句容量大,有气势,且有整齐美;设问.反问,可引人思考.增强穿透力。等等。

       (3)文句有意蕴

       文句凝炼.含蕴,有丰富的内涵,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可营造深邃的意境,可富含

       深刻的哲理,这就叫“有意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有意蕴;“夜正长,路也正长……”这也是有意蕴的。

       请看一名考生写的《放下感情的叶片》的开头:“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殒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与疾病殊死搏斗时,我们才咒写病魔的猖獗;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才会正视社会年的毒瘤……”这是运用整齐的排比句陈述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蕴含着浓浓的反思的情味,这样的句子可以说是有意蕴的。

       优秀的作文应该让语言“亮”起来,调动尽可能多的语言手段,争取尽可能显著的表达效果,语言就会“亮”起来,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4.有创新

       “有创新”与“深刻”.“丰富”.“有文”不是并立关系,而是交叉关系。设置“有创新”这一发展等级的评分点,意在培养创新意识。从写作说,就是强调文章的“新”和“个性”色彩。什么是“有创新”呢?

       (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写议论文,观点要新,例证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写记叙文,故事要新,立意要新,而不能因循守常。新的见解,新的材料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个人的感悟中来,而不能照搬照套。当着成千上万的考生都要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时,有考生想到将普通人的记忆移植给爱因斯坦,这一思考的角度就很“新”;当着成千上万的人从正面或反面说感情对认知的影响时,有考生有理有据地论说“认知不应受感情的左右”。这样的见解未尝不“新”。

       (2)构思新巧

       同样的题材,因构思之巧,就会各领风骚。同是《咏梅》,与陆游迥异;同是写“灯”,巴金与柯罗连科各异其趣;同是写《乡愁》,余光中与席慕蓉各有不同。构思无定法,但以下几点要注意:①要刻意开掘事物内涵,追求立意高远;②要学会“蓄势”,写出引人入胜,欲舍不能的开头;③要写出“落地生根”.余音缭绕的结尾;④学会运用抑扬,张弛,正侧.起伏等手法。

       (3)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推理,也只有抛弃人云亦云,才会有“独到”。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超越,因而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

       (4)有个性特征

       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劳动。承认个性.张扬个性,是一种人本的回归。要写出有个性特征的文章,依据我个人数十年教学和写作的经验,似乎可以归结为一句:这就是用自己的言语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抛开这一点,很难有个性特征可言。

       四.怎样对待发展等级

       1.积极追求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是追求,应试作文尤其如此。对于发展等级,每名考生,不论原来水平高低,都应该追求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不应放弃。

       2.有所侧重

       发展等级的四个方面的要求都能达到,固然很好,但就多数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从某一.二个方面去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评分的角度来说,即使给10分的作文,也不是四个方面都特别好的。

作文总是42上下,我想提高到45以上的办法。

       2022年高考是大年还是小年 2022年高考是大年。

        虽时下才刚刚11月,但是对于高考的诸多事宜大家还是尤为的关心,毕竟随着高考人数的增加,留级生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考数量只会逐年增加,不会逐年减少。随着高考数量的增加,考生之间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于那些高考不及格而选择重考的考生来说,压力将是巨大的。因此,2022年高考的竞争将相当激烈。至有人戏称2022年高考会很糟糕。但学生平时积累知识到位,脚踏实地学习,还是能脱颖而出的,在此希望所有考生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2022年高考是新高考吗

        2022年高考是新高考。

        2022年高考是新高考吗是时下很多人都有的疑问,不过就我了解是新高考目前已知的实行新高考的省份就是2021年实行的14个省份,分别是实行“3+3”方案的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和实行“3+1+2”方案的湖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广东、重庆。

        (1)、2022年高考是最简单的一年吗 2022高考会变简单吗

        (2)、父母高考送给孩子坚持鼓励的话语(两篇)

        (3)、高考送给孩子们的暖心祝福语23条

        (4)、高考前送给孩子鼓励经典的话(两篇)

        (5)、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评语标准 高考作文写作的5大技巧

        (6)、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规定

        (7)、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8)、2022年高考百日誓师霸气有气势的誓词40条

        (9)、2022年高考百日简短霸气的誓词(三篇)

        (10)、2022年高考百日冲刺誓词大全

        2022年高考是什么时候

        每年的高考时间都是固定的,如果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单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原则情况下不出意外,照常举行,依旧在6.7-6.8举行高考。现在的考生己进入高三阶段,高三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学生学习非常辛苦的时期,在这个阶学生心理压力非常大,所以家长们一定摆正心态,让孩子们愉快地参加高考。

       高考作文专家谈湖北高考作文题

       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 邵娟 报道:湖北省今年高考作文审题门槛低,仍然突出了对文化底蕴和思辨性的考查,但是作文题目太宽泛,容易出现宿构现象。

       降低审题难度

       相对于去年的高考作文而言,今年的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用“三”构成的词语很多,以此展开联想与感悟,对于众考生而言并不难,预计出现跑题现象的不多。

       其实,高考作文的难度不在于学生写得出来还是写不出来,而在于写得好还是不好,这符合高考选拔优秀人才的本意。

       并且,看到这一作文题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积累来行文,基本可以做到有话可说。

       开放性增强,又暗含限制

       今年作文既不是命题作文,也不是材料作文,更不是纯粹的话题作文。作文命题宽泛,开放性增强,考生可以自由命题,自选文体,限制性较小,区分度在于作文切入的角度和立意的高下。

       仔细审题不难发现,命题中仍然暗含限制,这成为区分考生作文质量高下的一个度。限制有两处,一是“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二是“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从中可以看出,区分考生作文高下的度就是“文章要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并且文章中的“三”是个抽象的“三”,是个含有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的“三”。容易出现宿构现象

       因为题目太宽泛,限制性小,容易出现宿构现象,即将考前准备的范文套进高考作文里。这对阅卷教师是个挑战。

       谈2007年湖北高考作文的备考

       “高中作文教学与评价”研讨会于三月二十四日在武汉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深有收益。这次会议指出了当前高考作文中出现的许多普遍性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同时对湖北2007年高考作文的备考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此,我把与会专家们的观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写成此文,希望能给大家帮助和启迪。

       一、高考作文的两大通病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历任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点业务组组长的刘九洲教授指出:从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卷看,当前高考作文普遍存在着两大通病。

       A:空。即内容空泛,空洞无文。写议论文高谈阔论,从西方哲人谈至中国先贤,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全都纳入笔底,仿佛一老学究在书斋里谈论宇宙人生。虽时有片言惊人,但多是拾人牙慧。写记叙文则乱编故事,情节荒诞不经,还美其名曰“想象丰富”,殊不知给阅卷老师的感觉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因为这些脱离考生实际体验的东西一看就显得十分幼稚和矫情。更有甚者,有的同学的文章空到你看半天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这样的作文怎么可能不得低分?

       B:“模式化”倾向严重。“套”、“凑”、“编”的现象盛行。“套”即考前苦背不同类型的范文,在考场中套用,以不变应万变,导致许多作文千篇一律,似曾相识;“凑”指用所谓的名言警句和空洞的议论来凑字数;“编”,为使情节动人不惜编造自己“家破人亡,四肢残废”。情节从前几年捏造自己的爷爷、奶奶去世到后来编造爸爸、妈妈死忘,一直编到写自己缺了胳膊断了腿(05年一考生写自己赶考被车撞断腿,居然还拖着一条腿进考场)。由于这些情节并非考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因而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以情感人。这种投机取巧只会让改卷老师生厌,从而难得高分。近年来,湖北高考作文阅卷组为纠正“套”、“凑”、“编”的不良倾向,专门制定了相关措施,限制此类文章的最高分,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模式化的又一重要表现便是形式化倾向严重。有的文章看似优美,从秦砖汉瓦谈起,涉及古今中外,语言多用三比(比喻、排比、对比),但细看就发现,文章徒具形式,内容空洞,所发议论矫情媚俗,不是心灵的自然流露,显得学究化。还有的文章片面追求文体形式的创新,如几段式、故事新编、药检报告、论证、诊断书等文章盛行。这类文体的文章在前几年的确比较受亲睐,被认为有个性,但从去年开始,这种创新文体不再时髦。因为有些文体学生把握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沦于不伦不类。2007年高考阅卷,将对有些片面追求形式的文章,即使语言很好,也只给较低的分数。所以,07年的高考作文写作,我建议大家不要再偏重于追求形式的创新,因为有些形式的文章在高考阅卷中是很难进入高分段的。

       那文章到底有无模式?刘教授指出:法无定法,法有定法。如议论文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结论四部分。记叙文要注意其几要素。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自选文体,给考生一个很大的选择空间,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可以不讲文体。反而要求我们做到文体鲜明。然而,近几年高考作文却出现了一些文体非牛非马的文章。随手文(如半叙半议或两头议中间叙之类的文章)也大量出现,得分都较低。还有的考生为追求个性化,博取发展分,以戏说、恶搞的形式来作文,美丑不分。如去年一考生写自己一而再,再而三问一只鸭子为什么一下子能飞二百米,最后在结尾中点明,原来鸭子没有腿,只能飞。文章浅薄无聊到极致。

       二、主张返璞归真

       刘九洲教授强调,高考作文不要动不动就宏大叙事,高谈阔论,要善于从小处切入,好的文章一个细节就能打动人。中华民族历来便是一个重感性的民族。自古以来,在中国流传千古的多是一些至情至性之文。因为中国不像法国、德国那样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影响很大的哲学家,因而理性沉淀是不浓厚的。因此,我们的高考作文也应扬长避短,回归感性,“贴近自己”去写,写出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即使以他人他事为题材时也应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尽量做到“我手写我情,我手写我心”。善于以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情节说话,来承载情感,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人与人心更近。

       在谈到以细节制胜的文章上,刘教授给我们举了三篇他印象很深的作文例子。前几年高考一考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写自己母亲去世很早,有一年冬天,弟弟没有鞋子穿,父亲就让她学做一双鞋。为了做鞋,她请教隔壁的婶婶,婶婶帮她拉好鞋底,然后教她扎针,让她自己把鞋帮上上去。但在扎针时,不小心把手扎的流了血,她吮吸着手指,流着眼泪,对妈妈的遗像在心里说:“妈妈,为什么你不多活几年。”还有一篇写“情感与认知”的作文,写“我”考上了县高中,为了给“我”创造一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父亲提着一篮子新鲜的番茄到姑家,希望能让“我”在姑家住读。路上的“我”渴了,父亲在篮子里找了半天,才找了个最小的番茄给我解渴。到了姑家,父亲说明来意。姑姑脸色一变,托故拒绝。于是,父亲留下番茄,没吃饭便回家。在回家路上,父亲一句没说。我偷偷的看父亲,看到父亲的泪花在眼中打转。去年有一考生,写父亲从很远回来陪女儿高考,但“我”坚决要父亲回去,父亲沉默了一会问我,是否是因为他在会影响“我”高考,“我”没做声,但心中已暗下决心要力争考好。这时父亲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伍元钱,说我去给你买点水果吧!看到父亲苍老的背影,我突然改变了主意,让父亲留下。我知道父亲是思索再三才决定来陪考的,而我也是思索再三而决定让父亲留下来陪考的。

       细节打动了读者,从而让阅卷老师有一种冲动,那就是给这个孩子一个机会吧!尽量多给她几分。因此,这样的文章自然分数不会低,甚至得满分。在我们高中生的生活中,也肯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在这方面选取作文材料,写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呢?当然,我们也不能为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而胡编乱造,投机取巧,这样只能让人生厌。

       在议论文方面,也要讲究“我手写我心”。要写出自己认识的道理以及认识这个道理的过程,论证有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评判,能展示自己真实的思维状态,展现自我的个性。同时论据要充分,而又不是像堆积木一样堆叠素材。文中可融合一些辩证法知识使文章立意有深度。这里也有一个议论文例子:05年湖北高考有一篇这样议论文,文章开头以一件事引出议题,写“我”恨班主任,因为他不顾“我”的面子,把“我”的座位调到最后的一排。一天,好朋友对“我”说:“你不应该恨他,据我观察,他是见你贪玩,故意把你调到后排,刺激你的自尊心,让你奋发上进。”听了这席话,“我”回忆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如梦初醒,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叙事到此,文章笔锋一转,顺势摆出论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信然。”接下来紧贴上述事例,分析“当局者”为什么会“迷”,“

       旁观者”为什么会“清”,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局者”一旦“入局”,其对事物的观察就可能受到局限,就可能只会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实质,其认识也就可能出现偏差;反之,“旁观者”因为身处局外,就可能全面观察事物,对事物的认识也就可能深入到它的内部,并抓住本质。分析原因之后,文章仍紧贴上述事例,阐述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出入自如,不让浮云遮慧眼,不让庐山隐藏真面目。整篇文章文气贯畅,论述有条有理,实而不虚。其中,“我”的那段人生经历始终作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维过程中的背景材料或例证而存在。这篇文章堪称2005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议论文的上乘之作。其成功在于能贴近切身体验和认识过程去写,文中有“我”的存在,能把思维过程清清楚楚地展示出来。

       但近几年,高考作文写议论文的很多,但写好的相对不多,因为中学生笔下的理性思考并非真正的理性,不是学究式的说教,就是显得幼稚浅薄,空洞无文。今后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一方面可能会做一种回归性调整,主张作文由重理性转向重感性。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湖北中语会理事长史绍典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也写到:“理性思辨,对正在形成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看法的高中生来讲,无疑是重要的。问题在于,高中生思辨还太稚嫩,而且我们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辨的背景,传统的一边倒,或是敷衍的两点论,尤其是言与行的分道扬镳,使论辩往往陷于‘’、‘大’、‘空’的套路,虽然仍有很大市场。而直观的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形诸感性的表达,可能对高中生来得更为真切、更为灵动。”

       三、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新动向

       ①在切入点上,2007年高考作文切入分将由去年的约42分提高到44分,其目的是要引起高中教学对作文写作的重视。

       ②立足于给分。文从字顺就能得一定的分数。阅卷老师要找学生作文的亮点,对有个性,有创造的文章要手下留情。对可给可不给的分尽量给分。刘九洲教授还指出:2006高考满分作文仅60多篇,而按考生比例超过2000份满分作文就不算多。因此,我个人预测,2007年高考作文的难度将会适当降低。

       ③在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上,主张内容和形式并重,形式为内容服务。仅有形式没有实际内容或三段式无真实论证思考的文章不能进入高分段,更不能进入满分,因为这会对写真情实感的同学不公正。对说空话无实际内容的作文判给低分。这实际暗示了今年高考阅卷会对写真情实感的学生作文在赋分上会更加宽容些。另外,写诗歌凑字数,绝不允许进入高分。

       ④高考考纲明确要求“思想健康”。文章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体现“真、善、美”,能给人教育、鼓舞和启迪。有些题材在高考之中是不能触及的。如“性”“”“暴力”“”等。去年一考生以欣赏的态度写与三个女子的关系。业务组给予低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则主张有零分卷。因为大学不需要这种孩子。同时,不能膨胀自我的一些低俗的情感。如有一考生写自己成功,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靠自己的色貌去找一个有钱有车的丈夫。还有考生在作文中公开说最不喜欢鲁迅,不喜欢语文课,不喜欢语文老师,语文课上就与周公相会,孰不知改卷的大多数是语文老师,因而你得罪的是所有的语文老师,最终文章难得高分。

       ⑤为体现高考作文的难度、信度,作文阅卷尽量做到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作文,这把尺子就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同时也主张拉开考生作文分数的档次以体现区分度。所以我们平时阅卷要多参考评分标准。

       四、作文命题的趋势和形式

       在作文命题的评价上,史绍典主任指出:写文章要有“我”存在,讲述一个属于“我”的故事,并在叙述中道出生活的哲理,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及对生活的姿态。而要想考生做到这一点,高考作文的命题一定要指向考生的心理,回归考生的生活,与高中生息息相关,能引起考生表达的冲动。他特别强调了2006年上海的高考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认为这个作文出的很好,他让考生有一种表达的冲动,拥抱的欲望。事实上,“我想握住你的手”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很大,他也表达许多上海人共同的心声。在他的《“三生天下”?!》这篇文章中,他客观评价了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题,在肯定其有创意和开放性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个以“三”为话题的作文题和考生的经验和阅历脱节。他写到:“面对‘三’的丰富宽泛,考生选出一个真正熟悉的‘三’来,还是太难太难,进入考生写作视野的‘三’很难超出命题者列举的五个。而这五个带‘三’的词,其意义和意象,早被日常打磨得了无光彩和亮色,“沦落”到了世俗最低层面,最为表象的平庸,成为公共话题的低俗组成。因而,考生面对这些‘三’,难有“有意义”的联想与感悟;动笔写来,殊难鲜活。反观材料提示的五个带‘三’的例词,入题容易,写好实难。”我想,这种评价是否在暗示着今后作文的命题要贴近我们考生的生活而难度会有所下降呢?我们将应以乐观的心态去拭目以待。

       曾多次任阅卷组小组长的戴方文老师指出,当今高考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命意作文三分天下。话题作文凭借“三自”(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很长时间内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但近年来,话题作文又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它过于宽泛,难以体现出区分度,从而不利实现高考作文的选拔功能,使高考作文出现了宿构,文体不鲜明,胡编乱造的倾向。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回归,寻找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结合。而材料命意作文(即出示一个或多个材料,考生从材料中选一点立意)具有更开放自由的同时又具有限制性特点,因而要引起我们平时训练的注意。在审材料命意作文时,我们要整体把握,从多角度切入。同时要注意:正面切入易入俗套,反面切入有一定冒险性,侧面切入则可使文章新颖精巧。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角度.尽量做到考纲要求的“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有个性色彩。

       五、作文提升的三大立足点

       华师一附中袁汉杰老师在会上针对2007年高考,提出了他的三点备考主张。在此我结合对考纲的理解来解读其主张。

       A、关注考纲变化:

       近年来,高考考纲在作文的要求上“迈小步,不停步”。2007年考纲中作文部分出现了“两处增加,两处改动”。“两处增加”:加上了能写“其它常见体裁的文章”;在发展等级的“丰富”方面,加上“论据充分”。“两处改动”:在“文”方面,①由“词语生动”改为“用词贴切”;②由“文句有意蕴” 改为“文句有表现力”。从这些改变看,我认为是降低了对考生作文的要求。“其它常见体裁”指的是书信、日记、新闻消息、通知、启事、判决书、广告词、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等常用应用文体和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小、故事新编、科幻故事等文学体裁。这表明了在文体的选择方面更加自由。但一定要注意,无论是选取什么体裁,你必须做到文体鲜明,写什么是什么,切忌出现文体四不像。高考中不主张大家偏重文体创新,因为对某一文体不熟,很难写出其神韵;“论据充分”,主要针对议论文而言,要求有充分的论证材料,不要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文风由“生动”转向“贴切”,实际上是在矫正一些高考作文语言华而不实的不良倾向,而强调根据表达需要选用准确贴切的词来增强表现力。“文句有意蕴”改为“文句有表现力”,强调了根据表达需要,选用各种手段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文飞扬。也暗示了高考作文不主张写一些过于含蓄的文章。在高考阅卷时间紧迫的的情况下,过于含蓄的文章可能会被改卷老师误判, 一篇作文两个老师给分差距悬殊的情况每年都有发生。根据以往湖北高考的习惯,考纲的一些改动将会在当年高考中有所呼应,所以,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B、落实规范:

       a、基础规范。考纲要求“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因此,在作文中,要求不写错别字、繁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每3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不漏写标题(不写标题扣2分);不少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5分);字体端正美观,不要潦草,字迹难辨;卷面要整洁,不要随意乱写乱画。文面如人面,文品如人品,文面反映了作者的文字基本功和写作态度。

       b、审题规范。考纲对作文的首要要求便是“符合题意”。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做到审题准确、立意切题。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审题。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确立切合题意的文章主旨立意。审题不清,就会“千里游龙”或“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会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所以说,审题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在具体审题时,我们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关键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无一遗漏,以确保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没有偏差。另外,在立意切题的同时,还要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人叙事或议论说理,否则,就会散乱而不知所云。现在一般的考生易犯的毛病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的文章没有明显的写作意图,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自然不可能成为好文章。“符合题意”和“内容充实,中心明确”作为高考评分的重要尺度,在这一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得分只能比较低。

       c、文体规范。考纲中关于作文要求的第二点是“符合文体要求”。“文体自选”不是对文体不作要求,而是要求你选中某种文体就要写得像——体现文体的规范。写记叙文,就要以写人叙事为主;写议论文,就要注重议论说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就要注意叙议的结合。因此,我们平时训练时要强化“文体感”,不要过于随意。

       d、结构规范。考纲要求“结构完整”。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恰当完美的结构,有利于凸显主题,可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切忌文章残缺不全,虎头蛇尾,颠三倒四,主次不分。分段过多也会使文章结构零碎松散,导致主旨不明。在结构规范的基础上,还要尽量做到文章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引人入胜,不落俗套。

       e、语言规范。考纲要求“语言通顺”,“通”指文句表达合乎语法规范,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指句子连贯,自然流畅,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而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句之间不贯通,是一些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这些同学在后期应努力做到把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思路清晰有条理,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表情达意要有表现力、感染力。慎用网络语言。

       C、展示个性,忌成人化,不要让读者觉得你像一个老学究一样在居高临下的说教:

       a、立足真情实感。高考考纲要求“感情真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感的文章,读来干涩无味,如同嚼蜡;情感不真挚的文章,会让人觉得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情感低下的文章,只能倒人胃口;有理而无情的文章,会让读者感到这是作者在板着面孔训人,读而生厌;只有倾注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记叙类文章价值的高下很大程度取决于情感的强弱和优劣。这种情感是自然流露的,而非人为附加、装饰上去的,更非虚情意。另外,情感要与文章主旨一致,格调不低沉。即使所叙之事不是自身经历,但情感一定要符合中学生情感类型、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b、立足于生活细节。善于以细节动人;用丰富的画面来承载思想和感情。

       c、立足于深刻表达。“深刻”在高考评分标准中包含三方面:“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观点具有启发性”。这多涉及到一些哲学知识,所以,我们不妨给考生补充些哲学知识。深刻,就议论性文章而言,即说理透彻,论点深刻;就记叙性文章而言,即形象生动,思想深刻。做到“深刻”,不是用大话、套话所能奏效的,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六、后期专题训练

       加强后期作文专题训练。分析学生作文的共同优势及不足,确定几个专题进行专项突破。如审题训练,快速构思训练等;

       加强个别指导,以扩大作文的整体优势。每次作文时,指导学生在某一个方面努力改进。注重作文的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摸索获得高分的技巧。评卷时严格以高考评分标准为尺度。评讲时要好、中、差各选几篇,以利于肯定优点,分析问题。

       广收素材。材料是我们文章的血肉。为调动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可一周开展一次素材交流会,也可适当开展社会焦点辩论会。各类素材都要涉及。写作素材应力避陈旧、俗气,要与当前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能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这就要求考生多看书报,多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

       以上是这次会议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信息,同时也融入了很多我个人的看法及对考纲的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想,我们只有知道高考阅卷老师欣赏那一类文章,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这样我们的高考作文备考才不会出现偏差,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好了,今天关于“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